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直属专案 >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韩 星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韩 星

字号:T|T

2019年上半年“儒学研究”“儒家思想研究”“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总结报告

 

尊敬的主席台鉴

您好!2019半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研究生开设了“中国思想史主文献研读”,在海淀区敬德书院开设了《论语》之道。现总结如下:

一、课程名称、学生人数、课时总量:

“中国思想史主文献研读”是与黄朴民教授合开的博士生课,各个不同专业的博士生4名,每周3课时,共16周上课,第17周考试。课时:3×16+期中课堂作业5+期末阅卷5=58课时。因为两人合开,我的实际课时是29课时

“《论语》之道”是为海淀区中学教师45名,每周3课时,共10周上课,3×10+期中课外活动5+期末阅卷5=共40课时。

门课时总计:69课时

二、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评估

“中国思想史主文献研读”主要是研读以儒家为主的中国思想史代表性文献,如王国维《殷周制度论》、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中的《士商互动与儒学转向――明清社会史与思想史之一面相》、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第一章“中国古代社会和古代思想”、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之《孔子再评价》和《试谈中国的智慧》、蔡尚思《中国思想研究法》、张岂之《中国思想史》、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两卷本)。

“《论语》之道”是我给敬德书院教师培训专门开发的新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为学之道,第二章 为政之道,第三章 礼乐之道,第四章 行仁之道,第五章 孝悌之道,第六章 君子之道,第七章 朋友之道,第八章 为商之道,第九讲 游艺之道,第十讲 成圣之道就《论语》主要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梳理,结合历代注疏加以解读,结合其他儒家经典加以印证,并与道佛诸子、西方文化进行会通,慎独挖掘《论语》的思想内容。

三、学生方面取得的实效

“中国思想史主文献研读”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读思想史著名篇章和代表作,主要是学生讨论,老师指导、启示等,使学生接触思想史大家的作品,对中国思想史上的重大理论问题有所把握和认识,有利于他们的专业发展与思想深化,学生还比较满意。

“《论语》之道”教学中我针对中学教师,把《论语》中最重要的方面以专题形式整理、归类,主要考虑到他们对学生教学的方便同时注重经典义理的深化,儒家思想史的勾勒,老师们反映很有收获,激发了对经典和儒学的兴趣,表示会努力学习、消化,并尽量在教学工作中发挥作用。

四、经验总结及改进办法:

“中国思想史主文献研读”教学中,我还注意把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课堂内外结合起来,让他们通过思想史文献的研读,把握思想史研究的方法。

“《论语》之道”因为是首次开课,时间进度还需要把握好又有老师因为学校教学工作特别忙,有时就不能来听课,书院就建立微信群,把我的课件发到群里,供老师们业余时间学习。

五、下学期开课的计划与安排:

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儒学研究博士课和“《孝经》研究”硕士课。另外,我继续参与社会上经典研读活动,主要是北京的燕京读书会、论语汇微信群的《论语》讲解、知止读书会微信群的《论语》讲解,以及学术指导

 

最后,深切缅怀赞助人冯先生,感恩主席

顺祝

大安!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202033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