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严姝敏国学教育报告
鲍主席台鉴:
在2023年9月——2024年2月的国学教育中,我们仍以经典诵读为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向您汇报如下: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红旗小学原教师严玲教授的六(6)班学生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学习,严玲本人也退休。将经典名句的国学教育交由五华区春城小学严姝敏继续开展。本学期严姝敏在春城小学任教一年级(4)班,沿用过去实用的诵读模式,带领学生利用每周两次课程,开展国学教育——经典诵读,总课时量为30课时。
刚刚跨入小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犹如一张白纸,开展经典诵读,同学们很新奇很热爱,而且很容易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我们慢慢教,重读轻讲解,重视内化为行动去实践,身体力行去践行经典诵读中的光辉思想。
在2023年9月——2024年2月国学教育中,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每周两次课,以陈杰思老师的专著《中华义理经典》为教材开展。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不断地描绘着成长的蓝图。他们活泼、可爱。但也处在识字量很少,记忆力很强的时期,对学习新的知识充满兴趣。通过上学期的启蒙,孩子们初步感知了经典名句的魅力,对每次学习都是期待的、欢迎的。
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我仍然从最简单的句子入手。第一步,反复把每个字音读准;第二步,初步感知这个句子的含义;第三步,借助学习生活中的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第四步,指导学生当堂背诵;第五步,放学后及时与家长分享;第六步,指导孩子生活中去践行。在实践活动中,让经典名句成为孩子们的行动指南。学习中我选取了《中华义理经典》中最简单的句子开展学习。第四章,仁爱。“四海之内,合敬同爱”普天之下,互敬互爱,给孩子从小就灌输相互尊敬,相互珍爱的观点,不去做伤害别人的事,尊重劳动者的所有付出,尊重爸妈的辛勤劳动.“仁是根,爱是苗。”仁就像是根,爱就像是苗。“仁是根,恻隐是萌芽。亲亲、仁民、爱物,便是推广到枝叶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一个学期,孩子们都浸在爱的教育中,诵读、感悟、践行,再诵读,升华。有了经典诵读,班级的灵魂有了根,一学期来,孩子们真的做到了互敬互爱,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对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大家对他的态度都是非常友好,平时都是积极鼓励的言语。 经典诵读的开展,对一个班级的建设作用很大,对古代先贤的崇拜,对经典句子的学习领悟,孩子们真的用行动实践了。
非常感谢,鲍主席对孩子们的关爱,作为班主任,亲眼目睹孩子们的进步,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欣喜地看着孩子的渐渐懂事,学感恩,会关爱。感谢鲍主席、陈老师对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支持与指导,作为一位班主任、一线教师,会积极、认真开展经典诵读,让经典深入人心,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让家长感受到诵读经典的孩子更优秀。作为青年教师,刚刚起步诵读工程,我会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内涵,把经典诵读工作开展得更深入。
2024年月3日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