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大道哲学位格品质体系略论
——诠释《周易》、《大学》、《中庸》后的再发现
李桂秋
何新曾言:“对于孔子生平之了解,莫不沿袭20世纪初构建之旧说,视孔子为一不得志且不识时务之私塾先生而已。民国遗老硕儒如钱穆,所著《先秦诸子系年》堪称力作,但所著《孔子传》则舛谬殊多。”并宣称:“孔子不是先秦诸子之一子,而与老氏同为诸子之大宗师。盖战国后出现之墨、法、名、兵及术数阴阳等百家学皆可溯源于孔氏,这是孔子所以伟大以及高于先秦诸子,而于两千年间高处圣者地位之原因。”然而,《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教化者也。”“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如若再加引申,《竹书纪年·太昊伏羲氏》:“龙马负图出河,始作八卦,以成纪官,立九相九佐治九州。造书契,作甲历,造琴瑟,作立基之乐。”则孔子儒学显然最终归趋于伏羲以阴阳观为基础的中华大道哲学文明体系。这样的立论也许并非特别,新鲜地是,通过对《周易》、《大学》、《中庸》的诠释,我们发现三部经典不但一直贯穿着大道,即太极阴阳原理的主线,而且其位格品质,恰恰是源泉于六爻卦式“六大基础范畴”——“六峜”,这一思维式法的主题,也即哲学的本源究竟。
一、《易龙图》揭示了大道的本真式法
《管子·轻重戊》:“虑戏作造六峜,以迎阴阳。”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文王重卦》:“周人之王,循六峜,行阴阳。峜即计,策画也。”引此,意在说明,在众家学人,尤其是近、现代的译作者对《周易》的解说中,关于“六峜”,都未能给予根本的重视。所以,其译文要么束缚于已经空心化了的白话“文字解”;要么执着于西方字母文字理念辩证逻辑指导下“形而上”的“哲学解”或机械的“科学演绎”;要么拘泥于荒诞离奇、不符合自然的基本生活常识之卦爻辞的神秘“算命解”;从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怪胎连连。而,很多头顶着易学大师名号的教派宗师,却对盛传于有宋以来陈抟的《易龙图》一说,历经千年仍不知其谜底何在,就更不用谈卦序的逻辑关系与经典的正解了。若此,还何言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以及东方文化的伟大复兴?
当然,也是直到今天,在经历了对生活千辛万苦的探幽索隐和东西方思维的大碰撞、大撕裂、大融通之后,我们才终于清楚《周易》一书,不但有着完整的哲学(思维规律)、政治伦理学(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科学(自然界知识)体系,而且《系辞传》更是对这一体系的信息思维建筑——六十四卦标准图谱(《易龙图》)功能作用的概括总结和说明。虽然遗憾地是,《序卦传》提供的机械自然论的“朴素辩证法”(韩康伯指出:“《序卦》之所明,非《易》之蕴也。”苏轼也说:“《序卦》之论《易》,或直取其名而不本其卦者多矣,若赋诗断章然,不可以一理求也。”),却把后学引入了歧途。但是,《系辞传》为孔子作,《序卦传》作者未能得到一致定评这一事件本身,不也为我们对孔子儒学的真伪区分留下了重新厘定的根据和理由么?
《周易·系辞传》有文:“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诠经释典:所以,道,是形而上的理在;器,是形而下的感真;形,是事物的流动变化之象或人的意识形态应象运动——自然本体的生生之象。根据自轭、互轭、共轭、复共轭原则逐次排列不同层级之爻的组合状态,叫爻变;通过把握循环、渐近、突变之理,顺序排布不同的卦体,使六十四卦各安其位(形成唯一的标准图谱——《易龙图》),叫卦通;将起决定性质的主要构形的阴阳爻双环连接而成的波浪曲线,就构成了“龙”(“凤”、“马”)形象,即大道、常道(思维原则、信息规律、整生逻辑、理性存在)。把这一信息思维建筑(包括太极图、五行生克图、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六十四卦标准图谱——“易图”或“龙图”系列,只是所有的图都需要重新构造而已)传授给社会各个阶层人士,人民群众就可以在普适的智慧认知下成就各自不同而又能共享幸福生活的人类社会真善美的事业了。
当然,若想能够顺利解读和体会上述释解中所包涵的文明意义和道德精神,必须要明确以下几个前提。限于本文篇幅,以及详细论证已经通过各种形式发表,在此,仅作以概略描述。
1.阴阳复象观——太极阴阳原理
改变近、现代以来东方学人粗犷式“取象比类”的“现身说法”、举例说事和西方学者集约式形式化“理念”、“观念”的逻辑理路,在自然哲学范畴的“事实本身”上,下“明修栈道、暗渡陈昌”的真功夫,我们势将获得新天地。就是说要使东西方这两种已被割裂和孤独化的思维方式形成自然有机的无缝啮合,达到金岳霖所谓“式-能不离”的整生逻辑维度,我们只能走回归与复兴之路。
阴阳,作为哲(易、道)学范畴(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当名辨物。——《系辞传下》),其内涵为无穷小,只是表达事物不可再分的两种基本属性观念;其外延为无穷大,适用于复指宇宙中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基本构型生成要素。相反,作为哲(易、道)学范畴的道(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系辞传下》),其内涵为无穷大,指代所有的自然规律和法则;外延为无穷小,仅为其字所占时空。阴阳显现的是事物要素的属性构形,道描述的是事物质的启动及变化轨迹信息。作为范畴,它们均被作为表达思想的中介工具——生象文字符号,以实现思维直观认识与事物的本来情状相契合的目的。
所谓的阴阳复象观、太极阴阳原理,就是:自轭、互轭、共轭和复共轭的阴阳构形法则及生成规律。也就是大道、恒道、常道,即宇宙的根本法则。
阴阳复象观就是在大自然背景下,对自然本体自在、自发、自组织、自动控制和循环“胀缩”的自在法则和自然规律的完整揭示。
其公式表达为:
自然本体=(阴⊗阳)⊙道。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的科学意义是结构的和、合;“⊙”的科学意义是流程的生发、繁衍。而自然本体不但囊括了从光子(信息子、中微子、太极子、环量子、弦、膜、圈)、粒子、分子、无机物、生物、天体和宇宙等一切物质体,还包含了构成“事件”的组成要素及过程质素。
在《易龙图》(见附图)中,大道就是由上至下贯穿于全图的由阴阳两符号环环扣结扭动横跨所形成的两条波浪曲线标识的连续通道及全图隐含的信息背景。
如此一来,令人汗颜的现象陡然发生:原来,“中”字的哲学意义就是“大道”的全部内涵。通常所谓“中庸之道”,也正是“大道”的别名。
2.《周易》六爻卦式之六大基础范畴
《说卦传》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一幅卦,不过是六条横断的排列组合而已。即使用莱布尼兹的“二进制”来索解,或者用谢林的“加番”来“辩证”,都一样地逃不脱机械自然论的意志束缚,又怎能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切磋琢磨?
事实上,“六条横断”不单在于阴阳爻生象符号表达的范畴意义,更重要的是阴阳爻所处的“六爻”每一确定位置的范畴属性,才决定了其哲学地完整研究事物情状信息的本质。六画卦表征的正是“曲尽万物而不遗”、包涵了六维(合)宇宙时空所蕴涵的一切事物之间共时同步的“作用关系”及“作用效果”的规律和法则信息。其从初爻到上爻的范畴定位则分别是:
上爻:团体,组织,符号,中介范畴;阴,局部。
五爻:国家,政府,联盟,体制范畴;阴⊗阳,“大人”,“大象”。
四爻:自然界,人类社会,信息维,相干范畴;阳,整体。
三爻:器物,身躯,行为,具象范畴;阴,小一。
二爻:心灵,意识,灵魂,精神,思维,机制范畴;阴⊗阳,几。
初爻:逻辑,信息,道,规律,法则,“理念”,形式,思想范畴;阳,大一。
其中,初、二、三爻组成的内卦,类似“质点中心”,实际是具有信息(或神经)网络系统,即思维的自组织之机制的个体、具象;四、五、上爻组成的外卦,则类似“整体主义”,实际是“整体重心”体制的全局、“大象”。最终六爻卦式的思维式法构成“质点中心”与“整体重心”相互作用的“质心-重心”不离的“轴心说”宇宙观。如同我们视在宇宙的“北极轴心说”宇宙观,正是中华文明阴阳观的天文学表达。
问题的关键在于,内、外卦的统一构形杜绝了理念论“二元分割”思维,完整了海德尔所追求的:哲学基础范畴的“区分”和“道说”。
3.卦之六爻与汉字“六书”同一的思维式法
传统上,谈“六书”(会意、象形、形声、转注、指事、假借),如同讲阴阳一样,一般都是举例说事,现身说法的。这样做的直接后果:一是造成文字和语言缺乏逻辑支撑;二来对“反例”不能自圆其说;三则在认识上缺乏既动态把握又能一以贯之的方式方法(思维式法);其四就是“六书”的六个层面被散乱、随意和混沌化。然而,当且仅当将“六书”原则的范畴属性重新明确,我们就会发现惊奇的一幕:“六书”与“六爻”竟然有着绝对同质的范畴定位!示例如:
鼎
1.会意(逻辑,信息,道,规律,法则,“理念”,形式,思想范畴;阳,大一)。传国之重器。指王位或国家政权。
2.象形(心灵,意识,灵魂,精神,思维,机制范畴;阴⊗阳,几)。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
3.形声(器物,身躯,行为,具象范畴;阴,小一)。器物。圆腹三足两耳,方形四足。
4.转注(自然界,人类社会,信息维,相干范畴;阳,整体)。⑴表示正在进行或正处于某种状态。相当于“正”,“正当”。⑵显赫,盛大。⑶最,顶。⑷抵拒。⑸系船之具。⑹六十四卦之一。
5.指事(国家,政府,联盟,体制范畴;阴⊗阳,“大人”,“大象”)。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
6.假借(团体,组织,符号,中介范畴;阴,局部)。⑴三方并立。⑵同“钉(dìng)”。
缘何若此?请允许我们回首思考伏羲“六峜”。
郭志成《走进伏羲——破解易学千古之谜》的“立体易模型”论更适于理工思维——科学发展的目标追寻。限于形而下的“模型”思维,原来对于该书中的“伏羲造六峜”之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当找到了作为思维直观的“六维思维式法”之后,重又翻阅,震憾之大,无以言表。
《汉语大字典》第771页:峜,jì。
古算法名。也作“计”。《正字通·山部》:“峜,王若谷曰:‘六峜其犹周髀算法乎?’诸家峜义未详,字书皆不载。《委宛编》以‘六计’解之,峜当读如计,以企有(足支)音也。辛子文号计研,汉碑作峜研。”《管子·轻重戊》:“虑戏作造六峜,以迎阴阳。”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文王重卦》:“周人之王,循六峜,行阴阳。峜即计,策画也。”郭沫若等集校:“‘ 六峜’,古本作‘大陸’,甚可贵。‘峜’当是‘坴’字之讹,故书因以‘陸’为之。‘大坴’者,即乾坤六法之谓。”
可见,《汉语大字典》中的诸家解说虽对“六峜”没有准确的定论,“但犹周髀算法”、“造六峜,以迎(营)阴阳”、“循六峜,行阴阳”、“策画(倒装)”、“乾坤六法”这些定位,却足以表明“六峜”的总纲领性地位。
尽管郭志成依然没有冲破众多易学家们的形而下思想习惯,即“科学主义”思维方式的束缚,从而将“六峜”引向了实物之“台”。但是他对“立体易”的追求,却与我们对思维式法六大总范畴的大自然六维(合)时空的区分不谋而合。尤其是“基”的根基、基础意义,更加指证了我们中华传统的蒂固根深。
就是说,思维式法的六大范畴归属,源泉于六维(合)的宇宙时空观,也即伏羲的“六峜”。在这个意义上,郭志成求解“立体易”的方向和目标虽然是正确的,但忽略了“六峜”这一“算法”纲领的《易经》之思维式法基础,自然也就免不了造成歧路亡羊,买椟还珠之憾。
二、“三纲领八条目”六爻卦式的接合与推演
《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诠经释典:大道哲学的原则纲领,在于用恰当的思想文字符号明确自然事物本质的变化规律、存在法则;在于树立人格的道德品质;在于建设一个吉祥美好,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人类社会。
这,就是人们所常称的儒学“三纲领八条目”中的“三纲领”出处之所。从诠释中我们不难看出大道哲学并不像西方哲学所称谓的那样,只是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规律中的“思维规律”,而是三者合一的。正如,朱熹《大学章句》所言:“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
因此,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不得不悲观地承认,在根本的意义上,“现代人类”既没有搞懂哲学,也没有读懂孔子,更没有领会《大学》的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规律的道德意义。
就是说“明德”、“亲民”、“至善”,三个哲学范畴应该分属于六大基础范畴中的思想、机制、体制三大范畴,而决不能以庸常的“概念”待之。否则,中华文明经典所体现出的真正的大道哲学本质就会被弄得不知所云了。尤其关键的是机制、体制范畴“阴⊗阳”的有机生命体特殊的思维“几”制和思想范畴在哲学与科学中的贯穿与充满性,更是字母文字的“形式”、“理念”、“观念”等形而上学的静止、孤立、片面性所望尘莫及的。正因为如此,中华大道哲学,才从根本上解决了西方哲学“二元割裂”的矛盾思维之逻辑悖论。
同样,“八条目”亦如是。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末之有也。”
诠经释典:古圣先贤很早就认识到,想用恰当的思想文字符号明确阐述自然规律的本质运动属性,而又要取信于天下的人,必须先用这一理论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想让这一理论诚信于国人,必须先用其中的道理把家族宗亲管理得当。想让这一理论所衍生的方法策略为家族宗亲服从,必须先自己言行一致。若要自己做到言行一致,必须首先端正思维式法。若想端正思维式法,必须先树立踏实正确的人格志向。若要树立正确的人格志向,必须博学多才。而获得广博精深的文化知识、文明学问的途径只有社会实践、系统地实验研究和学习继承前人的科学理论、哲学智慧,这一条艰难的道路。
通过学习继承前人的哲学智慧、科学理论、以及系统地实验研究,并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才能得到真知。有了真知,才能够树立正确的人格志向。有了远大的生活目标,才能够修正和完善自己思维的方式方法。有了正确的思维式法和完整的生态逻辑,才能身心协调如一。自己说到做到,率先垂范,才能够管理好家族宗亲。能把家族生活料理得好,使部族宗亲有良好的品德风貌,才能够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本国领导得好,人民品质高尚,生活幸福,才能导引天下人一起走进和平发展的文明世界。
因此,上至国家领袖,下到平民百姓,人人都应该以身心协调、言行一致、率先垂范为根本的道德准绳。反之,如果人人都心口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自己把握不住自己;那么,无论家族宗亲,还是国家社会,就只能陷于没有道德规矩的争斗和仇杀之中了。不论个人,还是国家,如果把最应当尊重和最可宝贵的道德伦理,肆意侮辱毁坏,弃之如敝履,而将金银财物视若命根子,社会就只能道德沦丧、污浊遍地,贫者、富者都将难以活成人样了。
现在,再让我们先从范畴的意义上捋捋“八条目”哲学归属的正当性、“合法性”。思想范畴:诚意、致知、格物;机制范畴:正心;具象范畴:修身;相干范畴:平天下;体制范畴:治国;中介范畴:齐家。
即此,我们就不难得出,《大学》文本范畴的表述格式,正是《易经》卦式思维接合与推演分析的变体。是思维直观的整生逻辑的信息实现。层次分明,而又相联互系。整体(思想范畴)大于、统系部分,部分(其它五个基础范畴)又建筑和干预整体。整体是部分协同变奏之“果”,是立异而共通、“和而不同”。
它与西方归纳逻辑、系统综合的不同在于,归纳逻辑、与系统综合讲的事实种类或数量性质的系统集合本质,分的是“概念定义”,而不是范畴层次,缺少的恰恰是其所称之为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也即罗素在其《数理哲学导论》中所言的:“实验的方法虽可以适用于每一个特殊的自然数,却不能用于证明一个普遍的命题”)。其有理念“共相”存在,才能有事实“整体”观念的整体与部分相互排斥的矛盾关系,造成了“以异否同”、“同而不合”。
这也正是西方人因理念论所导致的自我中心主义的封建宗教式独断思维之所在。除非是因为利益所至,否则就缺少共同语言。其最终所建立起的“多元论”知识体系、体现出的不是和谐相处,而是排异反应。
由是观之,儒学才从根本上表露出了内生的平等、公正精神和科学的人民性思维。
三、国家和谐统一的最高形态——大道中庸社会
无独有偶。《中庸》同样开篇即明其旨:“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诠经释典:自然的本质、法则、规律,属于理性存在范畴。遵循自然法则、自然规律的思维属于道德范畴。完整描述事物自然规律、整生逻辑的学问就是大道哲学的认识论体系。
自然法则是不能够片刻远离事物自身的,可以随时离开而又于人于事于物无碍的就不是自然法则了。因此,品德高尚的人在表述不是自己亲眼所见的事物时,非常谨慎,时时戒备警醒自己,不能因信口开河而误己害人;在传达不是自己亲耳听到的信息时,总是小心从事,生怕发生差错,导致不良后果,遗患世人。他所阐述的都是平常人思想中难于发现的道理,他所澄清的都是别人不容易弄明白的地方。所以,有道德的人发表自己的见解时,都非常慎重。
没有特别的喜怒哀乐表现,是内在自然状态;遇到好事就喜悦,碰见坏事则愤怒,遭逢悲痛的事就显出哀愁,目睹开心的事则尽情欢笑,既符合自然规律,也是内外的和谐统一。内在自然,是宇宙最根本的现实原则;外在和谐,是大自然尤其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状态。达到自然和谐的境界,天地间万事万物就都能依照各自的位格品质规定,生生不息了。
孔子说:“道德高尚的人追求大自然整体生成的内外和谐统一;不讲道德的人正好相反,追求的是自我个体的独立自由。道德高尚的人追求整体和谐的原因在于遵循大自然永恒的周期变化规律。不讲道德的人行为正好相反,因为图的是眼前之利,从而无所顾忌自然规律的惩戒。”
孔子说:“整体生成的内外和谐统一是人类社会文明发达的最高形态啊!但是,百姓却很少有人能充分认识到,并将其作为长久的道德期待的!”
孔子说:“自然的生生规律在社会上行不通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聪明人以其取利于己却不向别人推行;愚昧的人不懂得其于己有利而被动遭惩。大道原则不被人们认识和倡导的原因,我也清楚了:品质高尚的人追求思想逻辑的纯粹性,却忘记了身心的不可分离;达不到人格品质要求的人被欲望所左右,常陷入意识的幻想而不能自拔。一如人们每天都在吃饭,但却很少有人用心去研究把饭菜做得合乎每个人的口味的方法。”
对古文的诠释,首先必须搞清楚其字、词所指称的原本事物(科学性);其次是找准现时代描述或指称该事物的字、词进行转换或兑易(时代性);第三是根据通篇的思维原则,表达风格和知识界域进行修辞完善(艺术、逻辑、哲学性),以尽力保有其学术品位。能做到这三点,一般来说,就基本上实现信、达、雅的规范要求了。只是这里的信与达,不单纯是“历史事实”的考证,重要的更在于其符合自然规律的本质。
否则,弄不清原文字、词含义,尤其是关键字、词的原本所指,只是望文生义地为字面的顺畅而生硬地“翻译”,常常就会离题万里,违反自然的基本生活常识。以至弄出不古不今、不土不洋的怪胎。不但没有丝毫解释力,也贬损了古人的思维高度和学术才华。关键的问题更在于,东西方思维式法以及文字的根本差异,造成的当今时代学者们思想的混乱状态和概念模糊歧义性,更加泛滥了“多元论”的庸俗思想和低级情趣。
中国的经典著作把握住了科学与哲学在范畴使用上的反馈扭结而又统一的关系,而西方哲学文本普遍的弊病则是将科学与哲学概念弄成了从理念(形式)起始的齐头并进的“原子”等同,也就必然地出现了概念与范畴的混乱及“颠倒”问题。尤其严重的是,概念与范畴的混乱,证明的恰恰是建立和建基于字母文字的理念辩证法的昏乱思维。所以当黑格尔意欲澄清这一问题,解决西方哲学的“科学体系”的“合法性”时,马克思当即识破了理念哲学辩证法的“倒立”顽症。因而恩格斯试图用自然科学的辩证体系(见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及后来被命名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体系)打倒经院哲学以及宗教神学。以至在倒洗澡水的时候,连同婴儿一起扔掉了——把自己的思想与自己所运用的文字符号存在的根据割裂开来。殊不知,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念辩证法正是字母文字的存在之根据(存在主义的哲学诉求、黑格尔辩证逻辑的“合理内核”)和基因,不要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扔不掉它,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扔不掉它,就是当代的“形式本体论”也一样扔不掉它。一句话,只要你是在运用字母文字说话,你就永远别想扔掉它。因为,无论思想上如何意志地与其“决裂”(参看《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决裂”),只要你一运用字母文字来表达“思维本身的最一般规律”,上帝理念与抽象概念的混乱与颠倒就会“二律悖反”、如影随形、潜移默化地不请自到了你的理论表述之中。这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本质性。
固然,马恩的伟大之处在于找到了这一“婴儿”的替代品——自然辩证法三大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即后来的辩证唯物主义所谓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但是,此“辩证法”,已然非彼“辩证法”了。
毛泽东发展马恩之处,就在于“矛盾论”只强调“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突出强调“抓住主要矛盾”这一阴阳观的本质规定性,并补上了“内、外因”的根据-条件论(缺憾在于单方向的决定论,仍然不是阴阳观)。与大道哲学位格品质体系所表征的“内、外卦”六维思维式法论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仅有一步之遥。而其误区仍然是继承了马恩以理念之“因”,取代了“事实本身”构形要件的字母文字的形式逻辑。最终,“毛泽东思想”在哲学上又重新陷入西方“中心说”宇宙观的理念决定论,而不可避免地拒绝了中华传统文明阴阳“轴心说”的构形生成论。尽管因为救亡图存、民族独立和建设富强国家的伟大抱负,使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国开国领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操作上,自觉不自觉地回复了阴阳观整体联系和突出人民主体的思维上的“中国特色”。问题是,这里面的症结,不是所谓的“文明冲突”,而在于东西方哲学的根本区别。一强调“因”,逻辑上就会无限回溯至封闭宇宙的创造者“上帝”(牛顿理论的根据),即“自然本身”唯一的决定“主(本)体上”。反过来,以最终的思维“几”制,复制转录自然的构形质素和生成动力源,则会发现,所谓的自然本体不但是最初的“胚胎”宇宙的动力源,也是大自然所有事物永远的构形生成动力源。
最为严重的是,邓小平“摸论”的理论本质,也即当代理论界所宣称的“实践唯物论”,只是丢弃了“辩证法”理念形式的西方的唯物主义或机械自然论(所谓政治上只有输赢,没有对错的“猴王论”,就是在“弱肉强食”、“阶段论”理念统治的社会状态下,这一自然主义的 “弱者反抗哲学”,而非圣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哲学、信息哲学、艺术哲学)而已,它的极致就是“科学发展观”,恰恰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是,但其本质内涵却被形而上学的科学主义、“法律党”和官僚资本主义者所篡改、扭曲和掏空)。那么,为了弥补这一理论本质上的缺陷,理论界也就必然要特意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与‘民’的差别在于一是人为的理念形式,一是自然的主体机制范畴。所以在政治学传统的意义上,西方是“人本主义”,而中国则是“民本主义”)为本”。从而,使当代中国的主流思潮全面倒退回西方“二元割裂”哲学的理论轨道之上。其直接的推论就是,当前的中国虽然在政治组织架构形式上没有被“颜色革命”“和平演变”,但是,“和平(谐)”本身却被理念的宗教偏执这只“看不见的手”,演变成了“多元的”西化、分化的“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斗博弈。与“全球化”下当代世界所形成之隐形的货币战争、新形式的金融殖民掠夺和资本特权精英对大众的操纵实现了真正接鬼,遥相呼应。
我们必须相信,“明哲保身”的真正含义,是不懂哲学,就建立不起文明发展和幸福发达的人类社会,从而维护持久的世界和平生态。世界各国,就只能在“物”的“核心价值体系”控制下,成为为动物欲望的满足而互相猜忌和拼杀的奴隶之邦。
其实,作为“中国特色”的阴阳观,从实践操作的意义上,可类比于“理念(真理)”-“石头”相互作用而又不离的——“轴心说”。尽管本质上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比较一下倒也未尝不可。
例如,此文中的“天命(在场)”、“性(在场状态)”、“道(让在场)”、“教(解蔽)”、“中(给出)”、“和(本有)”几个范畴的运用,即“一种等级递进关系,一种源始性的不断增大”、“对一个越来越源始的根据的追溯”,前后的逻辑照应非常严谨、准确,且丝丝入扣,整体生成。不但体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和哲学素养,更显出其文字功力和艺术水准。
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所谓“拔高古人”一语,实乃轻薄者的无知妄说而已。放眼天下,无论东西方的思想理论界,还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学术界,真正达到古传名著的思想高度,道德水准的,有几人能够?
大道哲学文明体系,无论其为中华民族的原创,还是史前文明的遗留,堪定的都是人类生活别无选择的唯一幸福路径,即大自然整体生生状态下的和谐归趋。所以,只有在国家政治策略上体现出全人类文明发展路线的,才可称得上文明国家。反之,一个国家的历史,若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体现出的是杀伐和灭绝,无论其采取的是何种工具与手段,其最终都将被定名为流氓国家。其框架体系,也只不过是一必死的形式系统而已。人类的历史发展和当代地球环境的生态状况表明,只有道德文明,才符合重言式逻辑规则,是同一性和必然性完整准确的达致,是充分的,也是必要的。
思维与思想是不同的。思维是内在直观的生象范畴认识,思想则是对这种认识的外在的语言文字符号表达。这是人类有史以来,一直未见任何科学文献作出过清楚分别和解释的。
必须清楚,真正的、统一的大本大源,不在于人这一主体思维模式的同一性,而是它所应当效法的思维式法“样式”权衡原则的唯一性。
这一原则,就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即太极阴阳原理,大道,常道,恒道。但是,由于这一原理强调的是构形生成的整体性、运动性、即关联的规律性,“时中”性,所以,人类社会不可能,也不需要仅仅将其作为一个可以束之高阁的、教条的、不变的“普世公理”来“信仰”;只要明确这是放之四海而皆用的生象范畴认识,即对变化的事实本身的思维直观把握足矣。这是要比黑格尔“绝对理念”本身更高一级的绝对事实,或类似于海德格尔所谓“面向思的事情”、或“在场显示为:让-在场”。它是自在自为思维几制与自然本体信息传送机制统一谐振后所提取的必然的时空信息,是灵魂的敞开,也是环境诸因素的相干性。在个人自主把握之前,是“悬而未决”、“玄之又玄”的。最为清晰而又艰于思考的正是“乾坤易之门耶”的叹婉与喜极而泣。这样,也就不可避免地回到了“语言是存在的家”与“语言是在的船”(同“文以载道”),即字母文字与生象文字功能作用异同上的争议之中。
诚然,对这一问题的哲学思考,在西方哲学或西化的哲学中亦屡见不鲜。但遗憾地是,它们只能从“理解”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上趋于达到,从思维式法作为信息的整体性运动规律的根本上说却还是“不靠谱”的。这一事实,我们可以概略地从海德格尔《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中的一段话作以验证:
在“面向事情本身”的呼声中重点强调的是“本身”。乍一听,这呼声含有拒绝的意思。与哲学之事情格格不入的那些关系被拒绝了。关于哲学之目标的空洞谈论即属于这类关系,而关于哲学思维之结论的空洞报告也在这类关系之列。两者决不是哲学之现实整体。这个整体唯在其变易中才显示出来。这种变易在事情的展开着的表现中进行。在表现(Dar-stellung)中主题与方法成为同一的。在黑格尔那里,这个同一性被称为观念。凭此观念,哲学之事情“本身”才达乎显现。但这一事情是历史地被规定的,亦即主体性。黑格尔说,有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ego cogito),哲学才首次找到了坚固的基地,在那里哲学才能有家园之感。如果说随着作为突出的基底(subiectum)的我思自我,绝对基础(fundamentum absolutum)就被达到了,那么这就是说:主体乃是被转移到意识中的根据,即真实在场者,就是在传统语言中十分含糊地被叫做“实体”的那个东西。
当黑格尔在那个前言(荷夫麦斯特编辑,第19页)中宣称:“(哲学的)真理不仅应被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应被理解和表述为主体”,这就意味着:存在者之存在,即在场者之在场状态,只有当它在绝对理念中作为本身自为地现身当前时,才是明显的因而也才是完全的在场状态。但自笛卡尔以降,理念即意谓知觉(peuceptio)。存在向它本身的生成是在思辨辩证法中进行的。只有观念的运动,即方法,才是事情本身。“面向事情本身”的呼声要求的是合乎事情的哲学方法。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到了海德格尔这样的哲学大师笔下,对事物之思维的范畴认识属性,依然免不了在诸如观念、意识、实体及主体等概念中思辨地“辩证”:绕!就是飞跃不到思维直观——这一不证自明的常识图解的事情本身——的高度上。这既是字母文字工具的弊病,也是“唯心主义”、意志论的真正病根。自然也就有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与培根《思维工具论》双双流产的难解之谜。
这时,让我们再回到《周易·系辞传》:“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闭户谓之乾,一阖一闭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诠经释典:所以,弄懂了自然的规律,体察了民心,圣人才发明创造了《易龙图》——这一标准图谱以供百姓释难决疑。圣人用心纯一,为了防止和警惕作恶的人骚扰民众,才用这样明确的道理作为人生意义、人格健全和有计划行事的权衡标准的。以位,定乾之序,以格,安坤之列;位格的通贯,全息地转录了事物阴阳属性结构的生成变化。如此,遍观六十四卦的组合,也就会通了事物生成、发展、变化的基本原理。生象是思维的作用显现,器是有型之物的状态表征,法是事物复共轭机制的运动、变化规则。利用自然几制原理创造出能够让百姓树立正确观念从而幸福生存的社会体制和方便简易又能反复使用的劳动工具,就是道德。
贺麟说得最为精彩:“在思想和文化的范围里,现代决不可与古代脱节。任何一个现代的新思想,如果与过去的文化完全没有关系,便有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绝不能源远流长、根深蒂固。文化或历史虽然不免经外族的入侵和内部的瓦解,但也总必有或应有其连续性。
儒家思想,就其为中国过去的传统思想而言,乃是自尧舜禹汤文武成康周公孔子以来最古旧的思想;就其在现代及今后的新发展而言,就其在变迁中、发展中、改造中以适应新的精神需要与文化环境的有机体而言,也可以说是最新的思想。在儒家思想的新开展里,我们可以得到现代与古代的交融,最新与最旧的统一。”
大家就是大家。诚哉,先见之明也!
那么,未来的人类社会,政治上到底应该成为霸主的“全球化”,还是人民主体的生态文明化;经济上到底应当是一国主权货币的“国际化”,还是各国货币主权的人民主体化;文化上到底应该是要么左得超然物外的神性化、右得贴地而行的动物化,还是大道中庸的人格化?人类,还有别的生存选择吗?
人类是神性与动物性的复象综合体,“大我”生成于“小我”思维直观之中。西方哲学上的绝对主体性、上帝神性真正上升到智慧高度,不过就是东方文明、中国大道哲学的整体生成性、人民性、人格性。大道至简——最高的理性、绝对的理念、就逗留、居有、航行在生活常识之中。
参考文献:
1.《周易译注》黄寿祺 张善文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5月
2.《四书五经》丁春生编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2年10月
3.草根网:何新论孔——《孔子传》序言 2012-03-15日
4.乌有之乡:贺麟:王安石的哲学思想 2012-1-7日
5.《周易与预测学》邵伟华著 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0年石家庄
6.《面向思的事情》[德]海德格尔著 商务印书馆 2010年北京
7.《数理哲学导论》[英]罗素著 商务印书馆 2010年北京
8.《毛泽东著作选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78年4月
9.草根网草根博客:大易经纬——薛英俊《大易经纬 系辞今传》、《大学》、《中庸》诠释系列博文
附:《易龙图》——阴阳复象六十四卦标准图谱
2009年12月23日田茂制作
- 上一篇:老子“功遂身退”的行政养生智慧刍议
- 下一篇:孔子大道哲学位格品质体系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