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老习读童蒙文
岳鸿胤
进入耳顺之年,反而读起《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童蒙文一类。何也?
回答很简单,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本人所受的教育就童蒙阶段而言,没读过甚至没接触过《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类童蒙读物;尽管受过高等教育,但对传统经典知之不多。若说一无所知,也非尽然。如通过成语故事、古典诗文、传统戏曲及民间故事等也略知一二。但毕竟支离破碎。伴随国学热,对传统文化有了较多了解,尤其是参加了2012年由冯燊均国学基金会助推的武汉“国学与道德重建”学术研讨会后,对国学即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了较多的认知认同。所谓“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转入耳顺之年,决心从童蒙文读起,补上传统文化这一课。所读书籍由浅至深,基本方法是听、读、抄、写、传。
听:听百家讲坛。中央教育台“百家讲坛”还有凤凰卫视“时事辩论会”两个节目,我是每天必看节目、必听讲辨的。
读:读文本(有时也看电子本)。已将《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包括《论语》、《道德经》等已读了一两遍,还读《光明日报》国学专版,这里只谈读童蒙文的体会。
抄:用毛笔抄写。抄写一遍,胜读十遍。既练字又悟道,还养生,一举多得。
写:写感受,写体会。有时还通过媒体传播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认知认同优秀传统文化之真之善之美。
传:由近及远。先将感受体会传及儿女、子孙及亲友,有机会将体会通过一定渠道传于更多的人。以《给村里撰路碑文》为例来说吧,多年没有通油路的穷乡僻壤,终于通了油路。通油路乡亲觉着是村内大事,刻碑纪念要我撰写碑文,我欣然应允。不妨将其中仿照《三字经》形式一段文字录出:
“为了富,要修路;几代人,不停步。
村内集,村外助,国家补,成坦途。
集捐额,碑背数;存份心,亦可布。
路本有,路本无,携起手,走新路。
天地美,和为贵;一条心,共同富。
通过給村里撰路碑文,我还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数百年前原本没有这个村庄,也就没有路。路是修出来的,也是走出来的。走什么样的路?是至关紧要的!《给村里撰路碑文》一文,2011年参加了中共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及《老人春秋》杂志社 “在全国离退休老干部‘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童蒙读物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或三字一句,或四字一句,皆两句一韵,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像儿歌一样易被儿童接受。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数术、道德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是也。
所谓“通圣人礼”。以弟子规为例。其“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总叙”,几乎是一字不差的由《论语·学而篇》第六则“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化出。所不同的是《弟子规》将这段话略加改造,三字一句,两句一韵,便于孩儿童习读、记忆而已。再如,《三字经》、《千字文》中皆折射出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儒家典籍。
俗话说:“教儿初孩。”儿童天性本真,善言先入为主,及其长成而不易变,善心、信心、毅力须从童孩时培养。我常常为自己童年未受到童蒙教育即优秀的传统经典文化教育而遗憾。转老我尽量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传授给身边的人及更多的人。《论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孩童时期之本,就是对其进行童蒙教育,先从做人根本之道“孝悌”立身,训蒙养正,为长成“仁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打造一生“童子功”的基础。
“木有本,水有源,人有祖,国有史。”在此再谈一谈学习百家姓的体会。人与人谋面交谈,人们习惯会问对方“姓氏”、“籍贯”。如:“您贵姓”?“您是哪里人”?姓是一个人家族系统的血缘符号,通过这个符号,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和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每个姓氏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超越时空。贯古通今,可谓文化活化石。中华民族有多少姓氏难以说清;百家姓不仅仅是百家、数百家,见之文献的姓氏可达5600之多。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两位学者1996年统计,已发现中国人姓氏(包括少数民族和元、清时代蒙、满两族译改的姓氏)多达1193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汉族现在使用的姓氏约3600个,平均每个姓30万人。全国最大的五个姓是李、王、张、刘、陈,人口之和达3亿五千多万,李、王、张三大姓,分别占汉族人口的7.38%,7.17%,6.79%。关于姓氏,我陈述了这么多旨在说明我学习百家姓的情况、体会,这是其一;其二,由于历史变迁、战争、天灾,民族融合过程中几乎每个姓氏都有少数民族兄弟。就以本人“岳”姓为例,亦有少数民族兄弟姓“岳”,在云南;还有迁居韩国的,已改姓李(其有家谱为证)。为什么说56个民族是一家?通过习读百家姓,让我更加理解中华民族同根、同宗、同祖、同源。“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存,我们同在一块绿地上耕耘。我和你,本是一家人。我们有共同的祖宗,同为炎黄子孙。我们应有共同理想,共同梦想,正如新的总书记习近平所言“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大河没水小河干,小河有水大河满;“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应戮力同心,为圆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古智慧,增学养。”这句话是2012年秋天在武汉国学与义礼年会上欧阳宝珍先生赠书《中华文化箴言一百句》扉页上的签字。该书从“爱国、爱人、孝顺、修身、立志、为学、坤道赞”七个方面收集了一百句传统文化箴言,一百句涵盖了七个方面,读之受益匪浅。同时还收到了由澳门人文科学学会出版、孙宝平编纂注疏签名的《中华至理名言》一书,该书以经典、人物为线索,按“四书五经篇”、“春秋战国篇”、“秦汉三国篇”、“两晋南北朝篇”、“唐宋元朝篇”、“明清朝篇”等集结出“经、史、子、集”大量至理名言。读之受益颇多。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永存。
顺此,我想谈一谈对文化的理解。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个大课题,我实在说不清楚。我理解文化是一种自省,一种良知。
仁、义、礼、智、信,是文化,温、良、恭、俭、让是文化。文化在生活中,文化在细节里。文化在机关、学校、企业内。举手投足,待人接物有文化。孩童幼年养成好习惯有文化。
文化是湍流不息的长河承前连后存于文献。文献文献,文献之“献”古作“贤”。只有留下来的文献典籍、当然亦包括文物,才能作为文化曾经存在的凭证和依据。文化有传承性、发展性,优秀文化永远鲜活。
文化文化,文而化之;文化最核心的是以文化人。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传统;文化要提升世道人心。十八大提出“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文化的坚实支撑,包括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实支撑。
“当代文化建设”传统文化不能缺席。本人浅见:国学即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建设应该传承助推,犹如长江黄河水后浪助推前浪,前浪引领拓展;前浪若无后浪助推,便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行之未远,后浪若无前浪引领拓展,便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后浪前浪相携相融,构筑起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比喻毕竟不是等于,一点理解而已。当代文化建设,拓展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还应该张开双臂,敞开胸怀,吸纳一切外来优秀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涵养精神正能量,!泰山不却微尘,固能成其大,江海不拒细流,固能成其阔。是也。
以上是转老由习读童蒙文,接受传统文化的一点体会、感悟。仅此而已。
2013.4.5.2
请以此稿为准
通讯地址:中共濮阳市委党史研究
邮编:457000
联系电话: 手机13623939766
附作者简介:
岳鸿胤(学名),又名岳修鸿(谱名),岱泓(笔名)六郎(乳名),男,河南省濮阳县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中共濮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濮阳市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人民政协濮阳市委第五届委员。有散文集《龙乡漫步》、《濮阳革命史话》等。搜集了大量方史资料,写了多篇方史文章。研究岳飞思想文化及国学方面的论文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