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第二届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网络教育三等奖:于小玥

第二届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网络教育三等奖:于小玥

字号:T|T
青岛大学
学院:师范学院
专业:中文08级
姓名:于小玥
学号:200840903031
联系方式:15963006589
 
1 廉坛 二 节制欲望 2 知足常乐 97楼 [原创]
心足则物常有余 心贪则物常不足
我们常常排斥唯心主义,因为我们认为唯心主义是不切实际的,它们太理想化,脱离了现实生活。但是,我们许多想法却与唯心主义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内心常怀知足常乐之恩,那么此人的,生活一定是无比快乐的,因为他对已经拥有的怀着感恩之心,对不能拥有的处之淡然,与世无争,心胸广阔,如庄子般逍遥,心无杂念,此为上承人。若人总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物质生活,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总是不满足已有的生活。则内心负担必是无比沉重的,那生活也一定乌云满布。
2 廉坛 三 克制情绪 56楼 [原创]
忍得一时之气 免得百日之忧
读完此句,我百感交集。只恨自己为何没有早些读到这句箴言?!过去,我经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同学 老师家长达不成共识时,我常常会当面与他们发脾气,而发泄过后留下的则是无尽的后悔,而我又是个比较爱面子的人,不肯主动道歉,于是这份歉疚与悔恨一直萦绕在心头,绵延数百日。结果做什么事都心不在焉。前几日,我的初中政治老师因为白血病去世,而对她,我曾经因为她上课的一些方式内容与她动过气,但一直未能道歉,她的突然离去让这句对不起永远也无法实现了,所以,忍得一时之气,多反省一下自己,无论自己是对是错,不要轻易把怒气发泄出来,确实可以换的一世心宁!
3 忠坛 一 忠于正道 54楼 [原创]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中国孩子,自小便被灌输“听老师的话”的思想。老师的话,便是圣旨,长久以往,老师在学术上取得了绝对权威的地位,学生也失去了勤于思考的习惯。老师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于是教育便变成了填鸭式,学生和老师都觉得枯燥无比。人人都可以从学生边位老师,只要见解独到便可成为“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所以,应勤于思考,敢于反驳。最可贵的不是你得到了一个知识的结论,而是一个自我思辨的过程,这是最最珍贵的学习过程!
4 、忠坛 一 忠的内涵 126楼[原创]
忠,是要尽自家这个心。(《朱子语类》卷六)
译文说:忠,就是要自己尽心尽力。 但我个人理解与译文稍有出入。“要尽自家这个心” 在我看来是指对待国家的这份忠心这份责任,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每个人都有私心。属于自己小家的一点一滴都会照顾的仔仔细细,特别伤心,因为他是自己幸福生活的来源。是自己最在意‘最宝贵的。如果把自己对家庭的这份特殊重视扩大到对国家对社会的关心,那么我相信,中国一定会发展飞速。因为大家的爱国心都凝聚在了一起。同时,每个人都对国家发展献计献策,人民的智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所以,想要国家富强,发展 就是要尽自家这个心!
5 忠坛 二 忠于祖国 187楼[原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译:天下的兴盛或衰亡,普通人都有责任。(匹夫:普通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相信每个人在很小的时候便拿此话来做各种引用。提到责任,我们80后的孩子常常被当做攻击的焦点,说我们太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家庭责任感,更缺乏社会责任感。但我相信在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可以让大家对我们8-后的看法有所改观。这件事便是“6、9圣战”。相对于90后来说,80后毕竟是长辈。当小辈因追星而迷失了人格和人生方向时,我们确实应当以长辈的姿态站出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矫正和威慑。在“6、9圣战”中,80后表现出来的空前的团结力和爱国心让我们为自己是80后而自豪!我们还是清醒的!这让我们这辈对自己充满信心!
6 孝坛 五 遵循正道 22楼[原创]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提到80、90后这一代的孩子,想到最多的便是般清冷单的“啃老族” 也许是独生子女的关系,让我们变得孤独、冷漠。也许是科技飞速发展的原因,让我们觉得网络和各种电子产品就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不太关心除自己以外的事。我们不知道母亲是如何辛苦地把我们生下来,我们看不到父母在抚养我们过程中的种种辛苦。他们通常也不会表现出疲态,因为我们是他们唯一的寄托。父母希望我们在最健康最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所以,孝这个字的意义 我们不太理解。甚至觉得有些荒唐可笑。但我想说:应该把孝敬父母这件事和珍惜自己的生命等同,如果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那我们便无资格立足于世。
7 智坛 六 学习目的 109楼 [原创]
大人之学也为道,小人之学也为利。([汉]扬雄《法言?学行》)
译:君子学习是为了(寻求)道理,小人学习是为了(求)利。
看到这句话,我首先想到的便是数学家陈景润。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数学,献给了哥德巴赫猜想。他是第一个走路撞上电线杆还对它说对不起的人,他是第一个为了不让停电耽误演算二十中使用没有等的人,我相信他已经进入到了一种求知的神圣境界。他只是单纯地想要得到一个数学问题的答案,他并没有考虑如果自己取得突破,回应的多少荣誉,会获得多少资金,自己的生活会有怎样的改善……他仅仅只是因为兴趣而探索,寻求真理,这种单纯的想法在现代社会可以算是弥足珍贵了,我认为现在中国的学术界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大部分人都是为了追名逐利儿“研究”学术,而所谓的研究也只是肤浅的表面功夫。中国的学术氛围迫切地需要改善!
8 毅坛 八 以力抗命 11楼 [原创]
在刚刚结束的外国文学史上 我们学到了托马斯哈代的“宿命观”我对此一直持批判态度,我不相信绝对的宿命论。人的出身确实无法选择,有人懊恼自己为何出身贫穷,没有先天的良好条件供自己去达到自己的理想。我从来不在意自己已经拥有什么,而是关注如果我付出努力,我将要得到什么。努力的过程是最最珍贵的财富,遇到棘手的问题,如何组织自己的逻辑思维,如何寻求帮助,如何让成果更完善,这些有自己参与思考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进步过程,只要一次,便会永远记住。世界上处处是白手起家最后成功的人,所以,以力抗命,古人早早就发现了这条成功守则,我们为什么不用双手去改变自己 改变世界呢?!
9 毅坛 一 立志坚定 68楼 [原创]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我们总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快,事实确实如此。在放假之前,我们常常会做很多计划,让自己的假期充实起来,想要在假期恶补自己的缺失,但现实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空闲的时间,家里舒适的环境常常会让我们将计划抛之脑后,结果是 整个假期碌碌无为地浪费掉了……人生也是如此,我们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常常会找到人生的终极目标,我们把它称为志向,但在经历最旺盛的青年时代的我们,也有最多的诱惑在诱惑我们,我们常常因为这些诱惑而耽误了实现志向的进程,所以 坚定志向,是达到成功的钥匙面接下来就需要自己的努力来转动这把钥匙了
10 信坛 主题题解 54楼 原创
    人无信不立。 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那些做到做到,永不食言的人身边总是围绕着朋友,因为大家认为他是个值得信任的人,喜欢和他分享自己的秘密,无论是快乐或是忧伤。而这个人也不要觉得苦恼和有负担,你接受的信息越多,表明你的人格品质出众,人缘越好。你可以身无分文,可以毫无社会地位,但有时,一个信字,可以为你赢的这些必要的身外之物。但信 ,关键是一种人格气质的培养。人之道德,信乃首位。
11 、和坛 和谐理解 107楼 原创
当今世界 提到“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这都是我国政府提出的治国和外交政策。但 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仿佛离我们很遥远,我们只是万千世界中的一粒微尘,单人的力量好像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但是,社会和世界最基本的单位就是人,我们组成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组成社会,各色各样的社会组成世界。所以,想要达到和谐社会目标和和谐世界的理想,我们个人必须首先要做出努力,在自己的交往圈子里首先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才能层层递进,扩展到社会、国家、世界。
12 毅坛 六 正义之勇 19楼 原创
    为义舍生,捐躯赴难,视死如归。是一种勇,更适一种智。君子厚德载物,也要自强不息。强而后为正义奋斗。以正义之名,便可无所畏惧,因为正义的背后,是千千万万的人民为你做强大的精神后盾。有勇,则无往不利。具有这种思想的人,便也是有大智慧的人。因为他明白:正义无敌!为了正义,拔刀相助,挺身而出,不仅可以制止当下的违法行为,而且最最重要的是营造一种坚持正义的良好风气,让那些有邪恶思想的人感到压力就此收手。
    现在社会上,常常是违法犯罪分子可以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光明正大地为所欲为,而群众们都袖手旁观,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先保全自己的利益,不要管闲事,人们的这种反应就等于是增加了他们做坏事的信心和勇气,反而导致违法犯罪分子日益猖狂。所以,我们应当见义勇为,为正义挺身而出,但要见义智为,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13、礼坛 二、礼的原则 162楼 [原创]
礼者,中也,过则为伪不可谓之礼。([宋]郭雍《郭氏传家易说》卷四《下经》)
译:所谓礼,就是恰到好处,过头了就成了虚伪而不再是礼了。
正确的,恰到好处的礼,会让一个人显得有风度,有涵养,会让别人觉得你亲切自然从而喜欢和你交往。但是,现实生活中,除了陌生人之间的点头之礼还比较正常之外,其他的人际交往之间的礼,程度都有些过了。这些过分的“礼”,主要表现在上下级之间和求人帮忙的时候。现在的社会,很少有人是真诚待人的,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往往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面对上级,人们的“礼”就是多说些让领导开心的话,让他们记住自己从而使自己以后能够飞黄腾达。当自己有求于别人的时候,“礼”也显得很过分,因为你现在是弱者,需要别人的帮忙,所以不得不尽己所能,让对方显出优越感,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所谓礼,应该是在人格正直、交往正确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人格礼貌规范,其他的变质的“礼”的行为,都不能称作礼,它们倾向于阿谀奉承之列。
14 、仁坛 八 践行仁道 98楼 [原创]
仁者爱人 常怀仁心 这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我们是不是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了?还是仅仅只是嘴上功夫?自古以来,我们提倡知行合一,也就是说我们仅仅了解、知道理论是不够的,因为知与行是一个整体,缺少了其中一部分便不完整了。如果我们总是对“仁”说说而已,那么具体什么样的行为才能称为“仁”,我们哪些行为是不符合“仁”的标准的,我们无法判定,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不经过实践,我们对“仁”的理解永远不会很深刻。所以,不仅要有“仁”的理论,而且要真正地践行仁的行动。
 
15、 智坛 三 批判精神 64楼  [原创]
    在古代汉语最后一节课上,我们大家很喜欢的老师送给我们一句话:怀疑一切。永远不要用拿来主义对待一切间接经验。人总是有惰性的,这种惰性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简单,我们丧失了探究精神,也不想去刻意研究什么,这样会让自己太累。但是,我想说,无论是什么人、事、物,我们都要用怀疑的眼光去看他们,用批判的精神去探究他们存在是否合理,这会使我们变得更加严谨,同时也会让自己不断进步。
 
 
 
 
 
 
 
评语:
于小玥同学的帖子,总体上说,能联系实际生活,从自身的体会出发,对传统义理进行一些思考,态度较认真,能做到有感而发,而不是大而无当。但有些地方也不够认真,似乎只是在重述一些基本概念。
建议:三等奖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